一、刊物性质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针灸专业电子连续出版物,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办刊宗旨为“突出特色、创新求精、重在应用、面向全球”。文章力求反映国内外针灸医学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介绍临床针灸治疗技法,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针灸学科的学术水平,促进医学学术交流,推进针灸医学健康稳步发展。
二、主要栏目
本刊常设的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专家论坛、针灸传承、名医经验、理论探讨、文献研究、研究生论坛、综述、标准与指南、临床经验、专家讲座(视频/幻灯)等。
三、投稿须知
反映国内外针灸医学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介绍临床针灸治疗技法,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针灸学科的学术水平,促进医学学术交流,推进针灸医学健康稳步发展。
1.本刊不接收纸质来稿,请作者登录https://zhzjdzzz.cma-cmc.com.cn 进行投稿。作者在第一次投稿时,需先注册后方可进行网络投稿,注册成功后请牢记用户名和密码,以便查询稿件和再次投稿。
2.来稿须附作者单位(加盖公章),注明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4.作者在接到本刊收稿回执后满3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系该稿件仍在审理或者编辑加工阶段。如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立即退稿;一稿两用一经证实,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论文。本刊还将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进行通报。
5.来稿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需征求作者意见。修改稿逾期1个月不返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请注明稿件编号。
6.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使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和纸版等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7.稿件确认刊载后作者须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费。费用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或其他经费中支付。
8.编辑部联系方式:天津市西青区昌凌路88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邮政编码:300381;电话:0086-22-27987872;Email:chinaacumox@163.com;网址:https://zhzjdzzz.cma-cmc.com.cn。
四、撰写要求
1.文稿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用字规范,文稿附图量不限,提倡多附图像清晰的图。临床病例分析可以图像为主,并贯穿文字说明和评析,视频为10~30 min。当报告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实验的委员会 (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2.文题:力求简明,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 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排列,在投稿后不应再做更动。在论文题目下方列出全部作者姓名,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1字空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l,2,3,……,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英文)或之后(中文)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一个作者属于多个单位的,应对各个单位分别编号,并将序号全部加注在其右上角;单位署名排列先后次序应以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大小为序;作者的多个单位中,若一级单位相同,二级单位不同的话,也应视为两个单位,分别编号;每个工作单位连排,中间以分号隔开;工作单位应标明全称并具体到二级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如全部作者均为同一单位、同一科室不需标注阿拉伯数字。如需说明作者的学习、进修或单位变更等情况,可以在中文作者单位中以括号形式补充说明。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主要观点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须具备。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
4.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均为500字(词)以上。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 (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个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其后加列国名。
5.关键词: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的词,可按下列方法处理:(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6.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所编《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
8.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
9.图片:每3张图单独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张图片均应有必要的图题及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 图中箭头标注应有文字说明。大体标本图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图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并应经过剪切后充分显示关键部分。说明文字应简短,不应超过50个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
10.动态图像: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文中应标记为“动态图×”,每个文件名均应与文中的名称相符,如“动态图×”。视频资料要求图像和声音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
11.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或MEPG格式,时长10~40 min,有条件的请配上字幕或解说。每个文件名均应与中文的名称相符,如“视频*”。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效果要相匹配,声音与画面要同步,格式为WAV或MP3。
12.参考文献:按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于右上角标出。不要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外文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题名项后均须标注文献类型及著录起止页。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 王华, 杜元灏. 针灸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20-26.
2 谢曾, 肖京, 曹昺焱, 等. 《黄帝内经》“分肉之间”理论与经筋痹痛分层治疗 [J]. 中国针灸, 2023, 43(5): 569-573.
3 梁兴森, 王华军, 郑小飞. 针灸疗法对微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J/OL].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0, 9(4): 149-151.
4 陈安琪. 小胶质细胞来源的TNF-α介导缺血性卒中后内皮程序性坏死加重血脑屏障破坏 [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
5 Fu Y, Liu Q, Anrather J, et al. Immune interventions in stroke [J]. Nat Rev Neurol, 2015, 11(9): 524-535.